top of page

為何我無法靜坐冥想?

很多年前,有位朋友跟我說想靜坐冥想,但是家裡的狗狗太調皮,一直找她玩,所以無法練習。我忘記當時自己怎麼回應,應該也是幫她想辦法如何避免干擾。後來,同一位友人又提到終於開始打坐,而且打坐時順便敷臉,一舉兩得!


從前的我一心多用,也曾打坐兼敷臉,感覺很有效率,實則是我靜不下來。匆忙的腦袋無法摘下講求「效率」的金箍,總覺得坐在哪裡,什麼都不做,心依然亂糟糟,實在看不出什麼「產出」?


今年初,在一場我的學生與帕薩德老師的網聚中,有人提問:「打坐時,我一下子就又分心了,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專心?」


「你再繼續打坐三十年,我就會告訴你。」


老師的回答讓大家哄堂大笑,很幽默,卻不是開玩笑的。


回顧自己練習靜坐冥想的歷程,當中最大的挑戰是覺察內心根深蒂固的焦躁習性,放下講求效率、要求付出一定要預期回報的心態,有耐心地日日練習。 前幾天,帕薩德老師寫了篇關於「為什麼我無法靜坐?」的文章,在此翻譯與您分享🧡:



平靜的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一項需要滋養的能力——對身處在過度充斥各種技巧與潮流的當代瑜伽修行者而言,更是如此。


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出現「全新」的冥想或瑜伽練習方式,每一種都宣稱更好或更特別。一顆焦躁的心不單對生活感到厭倦,更受到害怕錯失機會的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驅使著,便從一種技巧跳向另一種。這種不斷轉換,或是被過多選擇淹沒的狀態,使得任何修行都無法成熟。.


靜坐冥想需要穩定性。若要精進,我們必須濾除雜音,反思自己對新奇事物的癮求,簡單我們的練習,懷抱信念,持之以恆。


瑜伽經典稱此為「一心 (ekāgra citta​)​ 」。若無專注一心,便無冥想靜坐,靜不下來,更遑論自我覺醒。


聖哲帕坦伽俐(Patañjali)與聖哲威亞薩(Vyāsa)皆強調:唯有當心念穩定、不分散、專注一處時,才可能達到「心念波動的止息」。即便在《薄伽梵歌》中,奎師那也教導阿周那王子要培養一心,並在最後問道:「你是否一心地聆聽我的教誨?」這告訴我們:冥想靜坐不在多樣性,而在是於精煉與聚焦。


因此,若你發現自己不斷詢問「為何我無法靜坐冥想?」——答案往往並非需要另一種方法,而是該信任你現有的修行方式,給予時間、樂在其中,安撫躁動的追尋,並持續向內探求。真實圓滿的自己始終在內——靜心止念,其自會顯現。


Original post from: yogaprasad_institute

若您想要開始學習靜坐,下週五一起加入「覺察、正念與靜心」的六堂瑜伽課,我將會深入淺出地引導您踏入瑜珈靜心的旅程。祝您週末愉快~




Comments


​於此登記,參加免費瑜伽講座與收到瑜伽哲學資訊

​© 2023 by Yun.Yoga.Portrai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