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思索:快樂
- yunyunportraits
- Jul 18, 2024
- 2 min read
某個早晨,先生突然對我說:「你現在快樂很多耶!以前的你不是這樣的......」
「是啊。」我笑著回答。
十年前,第二次參加恩師帕薩德老師的工作坊。我問他練瑜伽的目的是什麼?根據《瑜伽經》,三摩地是修煉的最後境地,但什麼是三摩地啊?
老師微笑地說:「練瑜伽,讓他覺得快樂。」他小時候常常生病,成績又很差,所以是一個困惑又自卑的少年,直到走進瑜伽的路,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快樂。
一聽老師這麼說,我便忘記追問三摩地是什麼,只對「練瑜伽會快樂」的結果感到振奮。
就這樣,跟著老師,慢慢地從體位法走進了瑜伽哲理的世界,從「心」去練瑜伽。
幾年後,帕薩德老師又說,「練瑜伽會讓你快樂,但練瑜伽的目的卻不是『快樂』。」
當下的我笑了,想起從前的自己,身體差、情緒也差,老師技巧性地應材施教,先讓我體驗了瑜伽的好處,最後才告訴我這些好處都只是練瑜伽的「副產品」,包括快樂。
今年初,帕薩德老師在某堂課有感而發地說:「真正快樂的人不會一直想著要成功。」
這句話再次讓我沈思。的確,快樂的人活在當下就很滿足,還需要什麼呢?更不需要向人證明自己很快樂。同理,備受推崇的成功人士未必是快樂的。時下的社會風潮,容易讓人迷失在「擁有越多越快樂」,「創造越多越有價值」的循環裡。擁有和創造,不單是物質的財富和生產力,還有心理層面的需求,包括認可、價值、影響力等等。
瑜伽逐漸讓我明白,越依賴外在帶來的快樂,活得會越痛苦。這樣的循環很累人。事實上,我們「需要的」不多,只是「想要的」無窮無盡,甚至我還會不自覺地受到影響,模仿追逐起他人(不屬於自己)的慾望,亦即,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從想要快樂起來,到快樂變成是練瑜珈的副產品。快樂,誰不希望呢?十年跟隨恩師練瑜珈,果真變得快樂(老師沒騙我^_^),在於內心三個層面的改變。
①靜下來的能力
②認識真實的自己
③認識世界的運作
瑜珈的練習,在於能夠靜下來。心靜,才有可能認識自己的真實本質以及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我發現,當以上三個層面開始蛻變,快樂油然而生。
心靜,無需外求。靜下來時,我真心希望自己走向真正的快樂而非束縛人心的短暫麻醉。
痛苦的心與快樂的心,都是同一顆心🧡。
從「心」練瑜伽,呵護心田🌱,時間到了,快樂豐盛自然到來。
「在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像神聖智慧般純淨者,透過長期地練習瑜伽,時間到了,就能在真我中找到它。」《博伽梵歌 4.38 》
每週四,上師日,感謝恩師。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