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什麼是苦行Tapas?

上週五,舉辦免費網路講座「什麼是苦行Tapas?」


講座正式開始之前,我跟線上參加者閒聊,提到自己過去兩週經常失眠,而前晚又是一個失眠夜,若是講座當中我突然「腦袋當機」,還請多包涵。


幸好一切順利進行。下午出門處理事務,身處人聲鼎沸的地鐵與繁忙街口,身體感到疲憊的同時,心情變得煩躁,腦筋一直出現負面的念頭,主要是不自主地挑自己毛病。


此刻,深深體驗到憂鬱者的苦惱。根據認知心理學家西格爾(Zindel Segal)的分析,憂鬱者往往深陷連續的負面想法,而如此負面思緒是「自動」產生的,並非刻意為之。所以,能「抽離」此情境的能力極為重要。重點在於,「抽離能力」是可以培養訓練的。


當下,覺察到內心狀態,我便有意識地透過鼻吸嘴吐(拉長吐氣有助於放鬆身體),並將意念導向呼吸。一開始,真的很難轉換。因為我的習慣性模式是「自我批判」,要停止負面思緒,反倒很「不習慣」,就算是有害的思緒,腦袋依然想要繼續維持負面模式——批判自己。


根據《瑜珈經》,「苦行Tapas」是耐得住任何相對的不舒適與不方便,為的是改變侷限自我的負面習性,並且苦行的練習與「慈.悲.喜.捨」相關。


慈,對快樂的人友善;悲,對苦痛的人慈悲;喜,對有德的人歡喜;捨,對無德的人無差別。


苦行要耐得住「不舒適」,的確,改變習性是一個很不舒服的過程。「慈悲喜捨」不單是套用於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對待自己?因失眠而痛苦的我,更需要自己對自己的慈悲,所以我選擇有意識地將心念導向呼吸,而不是繼續讓負面思緒批判自己。


從家到目的地,大約四十分鐘的時間,我就在「舊有習性」與「專注呼吸」之間拉鋸著,末了,內心已經可以邊專注呼吸邊行走,不再胡思亂想。


這四十分鐘,是我的「苦行」練習:對自己慈悲,以及透過呼吸,來轉換自我批判的慣性思緒。


回程,身體非常疲憊,但心卻安靜許多。


路程一來一回,是我的瑜珈練習,是我的苦行。


這幾天,入眠較深沉,精神好很多;回憶上週五的苦行練習,也變得回甘。


昨天收到講座參加者的訊息,他說:「我終於了解,『苦行』可以迎接新的能量來到生活中。」


苦行,必須面對自己的真實狀態,在蛻變的路上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悲喜捨」。


因此,解析《瑜伽經》的威亞薩說:「耐不住苦行的人,是練不成瑜伽的。」


苦行不是壓抑與傷害自己,苦後回甘,是一次又一次的靈性重生。


祝您週末愉快~



Comments


​於此登記,參加免費瑜伽講座與收到瑜伽哲學資訊

​© 2023 by Yun.Yoga.Portrai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