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心(Heart)」到「心(Mind)」

Updated: May 28

兩年前,Vivien​參加帕薩德老師的「瑜伽|從古至今」網路課程,我們因此結識​,彼此交流瑜伽如何深入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家人​、工作與感情。

ree

今天,談到在陷入低潮的時候,瑜珈如何拉自己一把?


我笑說:「那就是『不急著』走出低潮~」


現在的我,可以一邊低潮,一邊做我該做的(例如:Sadhana—每天的瑜伽練習)。靜靜地,觀察內心的變化,不急著找答案,不急著想要恢復快樂狀態(It is ok to be not ok)。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有種能力:感受失落情緒的同時,心,依然有力量向前走。


「是的,這是一種能力!」Vivien 同感地回應著。


「而且,妳跟我都有這種能力。」


「沒錯!」


語畢,兩人笑了出來!Vivien與我,皆敏感纖細,遇到不少人事物衝擊著內在小宇宙,讓我們一次次學習接納自己,並把這些經驗當作反思自身的機會,以之訓練內心的清晰。


如今,能有這樣的自信,因為我們是真誠的瑜珈學生,也是身為瑜伽老師的我們帶給自己學生的瑜伽精神。


從前的我,一陷入低潮,就是追劇和昏睡,什麼都不想做。甚至,很討厭自己的敏感與情緒化,為了不再感覺「那麼多」,我曾用切斷的方式,麻痺自己內心深深的不安。


直到學習瑜伽,我開始找回身心的連結,被壓抑多年的情緒,蜂湧而出。在恩師帕薩德老師的引導下,我一點一滴地去面對與聆聽情緒帶來的內在訊息。


今年,帕薩德老師跟我說:「現在,你將開始由心(Heart)到心(Mind)的歷程。」


英文的Heart和Mind,翻譯成中文,都能稱為「心」,但Mind包含「清晰」「智慧」的語意,代表「心智」。心,能夠分成兩個層面:心念與心智。心念,是容易受到外在影響而波動的意念;心智,則是相對比較有明辨智慧的層面,但是心智需要被訓練與滋養,才能做出有益靈性成長的決定。


瑜珈,訓練的重點是「心智」。低潮時,越拒絕當下狀態,往往產生越多掙扎。此刻,有智慧的心,會對當下無助的自己,保持柔軟與耐心,做自己的朋友。

薄伽梵歌6.5


曾經,為了不再感受痛苦,我切斷與「心」的連結;後來,透過瑜珈重建身心的溝通,但情緒起伏依然困擾著我;現在,我可以感受「痛」,但不再那麼的「苦」。


以此文紀念我和Vivien的友情,以及為我們的成長喝采!


​網路與社交平台的出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各種新的可能性,期待未來遇到更多希望深入瑜珈的朋友們。


若您對瑜伽生活哲學感到好奇,歡迎您參加這週六(5/31晚上8:30)的免費線上講座。主題是「從自我懷疑,到明辨智慧」,我將分享瑜珈是如何幫助我?


報名連結如下,提供錄影重播(七天內有效)。


Comments


​於此登記,參加免費瑜伽講座與收到瑜伽哲學資訊

​© 2023 by Yun.Yoga.Portrai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