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yunyunportraits

瑜伽只是結合嗎?

常會聽到,瑜伽強調「#合一」或「#身心靈結合」,萬事萬物為同源的神聖本質。概念上,相對容易被大眾接受,但「合一」在生活中很難馬上做得到,例如:遇到討厭的人事物、自我批判或志得意滿的時候,分別心就會出現。


坦白説,自己一個人靜坐,心情平和,感到「合一」不難;然而,面對日常的繁雜瑣事,當下的我仍做不到時時刻刻合一的狀態。


觀察世間,我們會發現二元對立的情況處處可見:快樂與痛苦,戰爭與和平,光明與黑暗,對與錯.....。


越對抗「二元」,二元越「對立」,為何不能反向思考,利用二元對立的現象,從中成長?


有趣的是,瑜伽的相關哲學理論不是只有合一的「一元論」,而《帕坦伽俐瑜伽經》的瑜伽是典型的「二元論」,怎麼說呢?


《瑜伽經》將世界的源頭歸類成兩大分明的類別,一類是純淨圓滿的「#本我」,另一類是充滿變換的「#原物」。真我,超越言語表述,而看得到、感受得到的萬事萬物就是原物的衍生物。這兩大類永遠不可能合一,若兩者「結合」,就是誤把「原物」當作「真正的我」。舉個誇張點的例子,亦即把銀行存款數字(原物)當作成是真正的自己,痛苦就產生了。


根據《瑜伽經》,#世間一切都是苦(2.15),並解析個人的「喜」和「惡」是煩惱的來源之一,建議修煉的方法之一是「#苦行」,忍受二元煎熬掙扎的苦。簡單來說,就是面對抉擇時,是否能超越個人喜惡,做出有益長遠的決定,再苦也要堅持下去。


苦樂是二元,喜惡是二元。我超愛喝咖啡,喝咖啡讓我快樂,但喝太多對身體有負面影響,所以要解決這個實際的健康問題,我只能抉擇適量飲用,忍受「咖啡癮頭」作祟的苦。


《瑜伽經》對現實的描述和建議,雖不如「合一」的簡單美好,但很貼地,不是嗎?


所以,根據《瑜伽經》,不再受苦的唯一方法是「分離」,而不是「結合」。透過明辨智,「分」辨捨「離」侷限我們人生的思言行,將「原物」和「本我」清楚分開來,也就是明白知道「真正的我不是銀行的存款數目」,但我的確需要錢,才能在這個世間生活,而該如何去養活自己又不受到金錢的束縛,則是鍛鍊心智的過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心智的訓練」是《瑜伽經》的重點,進而帕坦伽俐建議修煉有八個步驟:戒律、善律、體式、調息、攝心、專注、禪定與三摩地。從最枯燥的律己開始,一步步磨亮內心的智慧明鏡。


分離,不是冷漠,而是一種空間感,讓我們從觀者角度去覺察實相。二元對立,不是相對的兩端,往往時間線拉長了,對立的兩端也是同一個圓上的兩個點。


瑜伽是「分離」,讓我學習到:

1️⃣二元只是一種現象,無所謂好壞,為的是看見一己之兩面。就像,我的光明面與黑暗面。

2️⃣心智的訓練是瑜伽的重點。在真正體驗身心靈合一之前,充斥二元對立的日常瑣碎事物就是試煉自己最好的方法,從中成長,千萬不要逃避。

3️⃣瑜伽的哲學理論很多元,彼此之間甚至看法相反,但這不代表對錯,而是讓每個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瑜伽,是結合也是分離,是動也是靜,是自律也是自由。


合一也好,二元也罷,真正的靈性,並非逃離紅塵。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