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萬萬佛
- yunyunportraits
- Apr 28, 2024
- 2 min read
近來在學校進修佛學相關課程,聽聞一種藏傳佛教的冥想方式,將自己想像成是神祇,所住世界即為佛國,遇到的人也都是神佛。
從十分鐘的冥想開始,不斷練習,直至一天二十四小時,皆保持在如此你我皆神的狀態;潛移默化,慈悲與智慧,就能逐漸轉化小我的分別心。
幾年前,曾伴隨瑜珈恩師帕薩德老師到宜蘭的北后寺開課。休息時,我們坐在供奉著佛陀的大殿內,周圍的牆身還有無數尊佛陀雕像,象徵著千千萬萬佛。
「你知道這千千萬萬佛的意思嗎?」帕薩德老師提問。
我搖頭。
「這代表佛陀之前有千千萬萬佛,佛陀之後也有千千萬萬佛,」老師看著我,接著說:「而那千千萬萬佛就是我們,我們每個人皆有佛的潛能。」
佛陀足下,千千萬萬佛圍繞著,不分你我,眾生皆佛。
這讓我想到瑜珈看待生命的角度。《瑜珈經》的理論基礎「數論哲學」,認為每個人都有「圓滿、喜樂與光明意識」的「真我(Atman)」,而世間的所有經驗,無論酸甜苦辣,都是為了幫助每個人認識「生命的真實」,做「真正的自己(真我)」。
其實,把自己和他人當作是神的冥想,其背後的意義與數論哲學的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從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中,心靈獲得淨化,智慧的光自然顯現。
他人,只是一面鏡子,反射出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例如,遇到一場大雨,有些人感到煩躁,有些人感到舒暢。雨,就是雨,沒有好壞,但因為各人喜惡習性,雨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練瑜珈或學佛,不是在於執著於「平靜喜樂」的感覺,而是無論任何情境,都保持處之泰然,察覺但沒有分別心。
《數論頌》比擬人世間的各種經驗是牛奶,每個人都是小牛,必須吸吮牛奶才能長大,也是同樣的道理。
人世間,是佛國還是地獄,皆在一念之間。把人人當成神佛,不是毫無意義的幻想,而是種向內自省的修煉。
若您對數論哲學感到好奇,歡迎參加五月份的兩堂課,目前超級早鳥優惠(4/30止),課程詳情與報名,請點此連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