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世界,是真實還是虛幻?

yunyunportraits

Updated: Jun 5, 2023

「你可以『忽視』現實,但無法『忽視』『忽視現實』的後果。」- Ayn Rand(艾茵·蘭德)​​


第一次跟恩師學習《薄伽梵歌》,接觸到兩個梵文:Sat與Asat。Sat意指永恆、不變和不滅,是「真實存在」。梵文的字只要前面加一個「A」,就代表相反的意涵,所以Asat是會改變的,即使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會消失的(例如:地球),所以為「非真」。


簡單而言,Sat是「真」,Asat「非真」。


從小到大,我認為最真實的就是自己的肉體和一切看得到、摸得著的物質世界。因此,要把看不到、摸不著的「Sat」當作「真實」,真的是顛覆了我的認知。


不單如此,恩師又解釋,我們可以把Asat(非真)理解成Maya。所謂「Maya」,通常中譯為「虛幻」,虛幻不是黃粱一夢的未曾發生,而是我們「有限的認知」之下,對所謂的「現實」進行評估衡量,而唯有「有限的事物」才能夠被衡量,好比地球的壽命,「永恆」則是無法度量的。


舉一個經典例子,蛇和繩子。在黑暗中,一個人隱約看到路上一條蛇🐍,驚恐地告訴其他人前方有蛇,眾人驚恐不敢前進,直到另一個人拿燈照明,才發現是一條繩子🪢。


小時候,某次半夜驚醒,聽到外面鬼哭神嚎,以為鬼魂就在身邊,嚇地我把自己裹在厚厚的被子中,冒出一身冷汗,早上告知母親,才知道原來是「貓叫春」😽。


「蛇」和「鬼」皆為當下「心」衡量後創造出來的,是虛幻假的,但那驚恐和汗滴卻是「真實的」身心反應。


老實說,這輩子,我替自己的世界,創造出不少「蛇」與「鬼」,吃了不少苦。


心的作用,分成四個部分:記憶、心念、心智和我執。記憶和我執容易理解,心念則是心比較低階的部分,屬於直接、不經思考的接收與反應,而心智則是屬於作判斷的機制,例如:蛋糕好好吃,但我已經吃了好多塊,我該繼續不節制的吃下去嗎?若心智夠有力和清醒,就會告訴自己不要再吃了。


如此簡單的分類,卻很清晰地點出,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皆為這四個作用的「綜合」,特別是「記憶」,我們當下每分每秒的思緒,必定參雜了過去記憶的色彩(當然,也參雜了我執、心念與心智的作用)。


為何我聽到怪聲音,就馬上覺得是「鬼哭神嚎」?年幼時,台灣還沒有電影分類制度,看了許多超出當時年紀的恐怖片,那些畫面深深烙印在記憶庫中,而我的心智又不夠有智慧,心念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


世界,到底是真實,還是虛幻?您又會怎麼看呢?


我相信,有沒有正確答案並不是最重要的,重點在於提醒自己所理解的、看到的, 並不是全貌, 都是混合過去記憶的綜合體。


世界,就算是虛幻非真,我們仍然生活在這個層面的「現實」裡,好比艾茵·蘭德​​所說:「你可以『忽視』現實,但無法『忽視』『忽視現實』的後果。​​」


以上這句話,是瀏覽社交媒體時看到的,我並不知道誰是艾茵.蘭德。上網查詢,原來她是俄裔美國哲學家和作家,主張「理性利己主義」,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活,​​拒絕「利他主義​」。


真實或虛幻,利己或利他,是種生命視野。為了向芸芸眾生解析和表達,必須訴諸有形文字,而「文字語言」可度量、會消失啊🌈......


不管您與我選擇相信什麼,我覺得,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不逃避現實生活,就是走向「真實」的開始💙。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