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伽讓人快樂,但瑜伽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快樂。
快樂,往往是追求感官的享受,但瑜伽引領我們體驗的是一種不需要感官刺激的內在喜樂。
瑜伽有個「五身層」學說,認為人由「肉身」、「氣身」、「意身」、「識身」和「樂身」組成。簡單解釋:
肉身是要靠食物維持的肉體
氣身是看不見卻感受得到的生命之氣
意身和識身屬於「心」的層面。「意」是心較低階的面向,接受五感刺激與不經思索的反應,而「識」屬於較高階的心,可以判斷和明辨。舉例來說,情緒屬於「意身層」,價值觀屬於識身層。若價值觀是狹隘的,意身層很容易就會因為外界刺激,而產生負面情緒和無法控制的反應。
樂身,是最接近真我的層面,反映出核心的圓滿和喜樂。
停下來,思考回顧一下,我們不難發現自己一輩子的快樂其實都建築在肉體、五感和心的層面。這些快樂,是生命的恩典,值得當下珍惜,但是問題在於擁有了就產生執著,希望更多,痛苦也由此而生。
所以,當我們想要理解何謂「樂身層」,得放下對前面四個身層的執著,才能體會到超越五感和心識的喜樂。那樣的喜樂,無需原因,永恆常在。
現在,重點來了,這五身層其實都不是真正的自己,必須一一放下,包括樂身層。
曾經,我想要學古琴,興高采烈跟上師提起,卻沒料到他回覆兩個字:
「Preya(有樂),還是Shreya(有益)」?
有樂(Preya)是指當下感官和心識會很開心,但長久而言不是好事;有益(Shreya),則意指眼前我們會覺得辛苦和乏味,但長久而言是有益的。
我想學古琴,是因為那時感覺生活有點悶,心也靜不下來,便想找新鮮事物嘗試,所以學古琴的確會讓「心」和「五感」快樂或寧靜一陣子,但那是我的一種「舊習」,無聊就想找新樂子的慣性循環,若當時上師沒有點醒我,那我就會落入「有樂(Preya)」的圈套。
當下,Preya會讓人快樂,但那快樂是有原因、有依賴性的,一旦原因或依賴的人事物消失,就會產生痛苦。當下,Shreya讓人感到辛苦,然而當我們越來越不受到感官的控制時,就能成為「心」的主人,無論外在如何波動,自生的快樂永遠都在,不需要原因。
瑜伽會讓人快樂,是因為選擇Shreya,讓我們不再依賴外在事物而依然感到寧靜喜樂。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