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心理學 PODCAST
研究所唸得是人力資源管理,特別喜歡心理學。基於我對瑜伽哲學的瞭解和對當代心理學的愛好,進而開始製作一系列的Podcast「瑜伽|心理學」,分享生活化的瑜伽智慧,輕鬆學習,知性成長。
歡迎至以下平台訂閱:
要真正快樂起來,一個人必須與自己的過去和解,這樣的和解可以是感恩、滿足、平靜、心安、療癒或寬恕等等的感受和情緒。這一集, 我將結合瑜伽哲學、當代心理學研究以及我個人的反思, 希望能帶給您一些新的角度。
瑜珈哲學將生命劃分成的「三種實相」,「我是誰?」是瑜伽哲學探索的重點,這一集與您分享我從ChatGPT看到的瑜珈智慧,領悟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我相信有吸引力法則,而瑜珈古籍薄伽梵歌裡面也清楚告訴我們,夢想成真的唯一方法。好奇嗎?這一集讓我們來聊聊瑜珈的吸引力法則。
學習瑜珈以後,我才慢慢體會到,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同一件事,對您可能是有幫助的,但對我卻是有害的。與您分享關於「有益Shreya」和「有樂Preya」的小故事。
關於「快樂」,曾經聽過一種描述:「追逐著快樂的尾巴。」挺傳神的。我的瑜伽恩師帕薩德老師也說過:「練瑜伽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快樂,但練瑜伽的確會讓你快樂起來。」這一集聊聊「快樂」。
我很喜歡的月亮以及她的陰晴圓缺。我的瑜伽恩師帕薩德老師曾說:「世人眼中的殘缺,本已是圓滿。」這句話,讓我反覆咀嚼很多年,依然很有滋味。
「瑜伽|心理學」連續三集,邀請兩位瑜伽媽媽,分享自己養育亞斯伯格症寶貝的心路歷程與心得。一路走來,真的很不簡單,有淚水有歡樂,有情緒大爆炸,也有平靜下來後的成長與智慧。
關於OM,我們都知道它代表宇宙初創之音,但關於OM的故事和意涵,說也說不完...
學習瑜伽經,才發現瑜伽經居然建議利用「夢」來穩定心地,好奇嗎?這集podcast,就讓我們走入夢的漣漪...
從「記憶」作為切入點,探討瑜伽經解析三摩地其中的兩種層次,進而增加生活的覺察。
我「是」,還是我「有」?這跟《瑜伽經》的哲學理論來源 —「數論Sāṃkhya」,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集的將會簡單解釋「數論Sāṃkhya」的基礎概念,以及與您分享我透過瑜伽哲學改變的小故事。
根據瑜伽哲學,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著「求生存」的恐懼,若不覺察,恐懼將像一隻無形的手,操控著我們的思言行,主宰著我們的生活。 這一集podcast讓我們來聊聊關於「恐懼」,以及恐懼背後的重生力量。
如何使用肯定句來幫助自我成長和蛻變?以及正面肯定句是否是一廂情願的催眠和逃避?
戀愛,雖然是跟另一個人在談,但其實都是關乎瞭不瞭解自己,以及接不接受自己真正的面貌。
❤️戀愛,其實是跟自己在談❤️
這一集內容包括瑜伽的「脈輪學說」,透過脈輪的角度,來反思我們在愛情裡面的成長。
吠檀多哲學認為不是永恆的一切事物就是Maya,Maya意指虛幻,虛幻代表只是想像嗎?或許您會覺得我們的肉體和情緒,都感覺好真實喔,怎麼會是虛幻的?難道是我心智有問題嗎?還是那些大師的心靈層次太遙不可及?其實都不是的,我們的心智沒問題,靈性其實也可以很接地氣,好奇嗎?
這一集,會談到「自我耗損」和「認知失諧」的理論,並且從瑜伽脈輪學說的角度,去觀察分析我們日常的行為,增進自身的了解和覺察。
結合當代心理學與瑜伽哲學中關於「三質性guṇa」的探討,內容淺顯易懂又很實用,而且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
您覺得瑜珈教學收入不穩定或是瑜珈教學收入不錯,但內心卻累了嗎?這一集閒聊身於瑜伽老師的我,對於「低潮」的心底話。
四十歲的愛情,我明白兩人之間不單是當下的伴侶,也是幫助彼此了認識真正自己的成長助緣,因為愛情不再只是愛情,而是引領生命走向真實的其中一個線索。第40集,聊聊四十幾歲的我怎麼看待愛情?
一切都是相連的,觀音菩薩的庇佑和Yajña的奧妙,也是如此運作,我將簡單介紹什麼是Yajña,以及小我的轉化與臣服。
什麼是行瑜伽Karma Yoga?這集摘要2023年12月份的免費瑜伽生活哲學講座的內容,以及參與者討論的精華和我個人近一步的反思。
在養育亞伯小孩的過程中,陪伴小孩與訓練小孩獨立,兩者之間到底該怎麼做?其中一位媽媽,做了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將小孩送往寄宿學校,而另一位媽媽則是善用小朋友的喜好,從小訓練培養獨立自主能力。
通常,我們會認為做人不要太「主觀」;的確,從某個層面來看,客觀些相對容易跳脫自我限制的框架,但是「主觀」,真的不好嗎?
這一集的podcast 很不一樣,內容很特別,是關於「主觀」,也就是個人自我的觀點,並且特別邀請到「大人山養」餐廳的創辦人Raymond,跟我們一起聊聊大人山養的創辦理念和特色,以及「原味人生」這個瑜伽工作坊的誕生。
有位參加課程的學員私底下問我:「妳是如何知道是時候把老師看待成上師呢?」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以體式法中的攤屍,也就是大休息為例,引導您一步步品嚐瑜伽的多重意涵。
我發現,默默承受痠痛傷痛的人,其實還真的不少,這一集的心底話,輕鬆實用,關於身體的痛、心裡的痛,希望能提供給您另一個觀點。
分享我個人跟隨瑜伽上師的學習歷程,甚至我會自揭瘡疤,告訴您我內心的一個秘密。除此之外,我們還會來看看,對瑜伽傳統,上師與徒弟的關係,具有怎樣的意義,也能藉此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反思我們學習的慣性和現代瑜伽產業的趨勢。
這一集我們會從現代心理學,先簡單剖析慾望,再來聽聽十五世紀神秘主義詩人卡比爾如何精妙地將慾望的進化做分類。當然,我們還會聊聊奧義書、瑜伽經和薄伽梵歌又是怎麼詮釋慾望的呢?
我是如何從無法與自己相處,到如今能夠享受獨處時光?以及外向和內向的人獨處,有什麼不同?
這一集,我們會探討《帕坦伽俐瑜伽經》中關於「記憶」的部分,並進一步透過現代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來提醒自己不要落入了「記憶的圈套」!
「信念,可以開創人生,也可以限制人生。」
從心理學和科學實驗角度來探討「信念」對生活的各種影響層面,以及從瑜伽哲學角度,探討信念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信念,可以開創人生,也可以限制人生。」
聊聊我的瑜伽歷程以及製作「瑜伽 | 心理學」podcast的原因。
2024年尾聲,很多人會許下新年新希望,不知您在許下願望的同時,是否察覺到內心的疲憊與不安?面對新年新希望,感到焦慮,或許這一集,能帶給您更深層的啟發。聽聽我的瑜珈恩師帕薩德老師怎麼說。
這集分成兩大主題,一個是關於工作職涯,另一個是如何在生命的各種關係當中,做自己,跟您聊聊我這幾年的心路歷程。
二十歲的愛情,我一點都不愛自己,但我期待對方愛我;三十歲的愛情,我開始體會到,愛情其實是一面鏡子,返照出自己與自己的關係,真正的改變只能從自己開始,瑜珈心理學第39與40集,讓我們一起探索。
瑜伽如何看待生病這件事?我從自身有限的經驗裡,反思瑜伽是如何改變我對身體和心理的看法,從平時的照顧保養,到身體有所病痛時,我又是如何去調節?與您分享瑜伽生命觀如何幫助我?
這集,我們會從社會對於瑜伽老師這個角色的期盼和印象聊起,到我自己感受到這些外表形象和現實生活中的落差,以及我怎樣重新調整心態,去坦然面對不符合這些外在形象的自己。
照顧亞伯小孩的壓力不單是在父母的肩膀,而想要幫助小孩的心情,其實有時候對小孩來說,也是一種壓力。透過小孩,看見自己,並且瑜伽成為這兩位媽媽的重要精神支柱,穩定自己才能幫助其他人。
這一集,將與您聊聊,二十、三十與四十幾歲的我如何練瑜伽?以及瑜伽如何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深入生命的核心,並且慢慢地向外改變我生命的面貌和視野。
這一集podcast,我們會先從淺談印度的歷史文化背景開始,接著進一步聊聊練瑜伽的其中一個途徑,也就是「奉愛瑜伽」,再與您分享三位中古世紀印度讓我很敬佩的女性瑜伽士。
慶祝我踏入了更年期的前期!與您分享身體的衝擊和心理的轉變,以及瑜伽哲學如何準備我,去寬心迎接這個人生重要的階段。
成長路上,需要面對很多內心的糾結或執著,但是若當下無法解決或放下時,該怎麼辦?聽聽《瑜伽經》怎麼說
製作這一集的初衷,是有感於當代的媒體資訊真的是太多,而且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以我相信這一集的內容,會對想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覺察的您,有所幫助。
每種關係,都像是一面鏡子,反照出自己內心原本的樣貌。這一集會先聊聊我從我的瑜伽恩師帕薩德老師身上看到的智慧,再來討論三個我最常聽見瑜伽老師們提到,在跟學生互動上的困擾。